科學家嚴選的100個防癌密碼

  1. 作者 :
  2. 林麗君博士
  3. 出版社 :
  4. 紅出版
  5. 提取碼 :
  6. 817308
  7. 分類 :
  8. 健康及美容

US$5.99


你知道大部份的癌症是可以預防的嗎?

你知道一個人在30歲時採取的生活方式,可以決定他在60歲時患上癌症的機率嗎?

你知道如何打造不易患癌的體質嗎?

年度香港青年科學獎得主林麗君博士整輯最新的國際科學及醫學研究數據與知識,為大家介紹預防癌症的生活和飲食習慣,以及列出日常生活容易接觸到的致癌及有害物質,務求幫助大家以最有效的方法預防癌症。

防癌知識是應該聽廣告還是互聯網的?當然聽科學家的。

年度香港青年科學家獎得主林麗君博士介紹豐富科學證據和臨床例證支持的終極防癌知識,教你如何從生活習慣抑制致癌因子。

女性vs男性,誰比較容易因為大腸癌而死亡?

吸煙vs二手煙,哪一個更容易致癌?

遺傳vs家族習慣,哪一個對患癌風險影響更大?

馬拉松賽跑vs緩步跑,哪一個對防癌不利?

細胞老化、基因突變、壓力、炎症、免疫功能、氧化、紫外線、化學污染、病毒……都會影響患癌機率!

現在就讓我們馬上一起打開這100個防癌密碼,建立防癌的生活模式,從而打造不易患癌的體質,把所有癌細胞都趕盡殺絕!

推薦序
有誰沒有親戚朋友鄰里熟人或者偶像粉絲發現患上癌症的?又有誰認識幾個完全康復的?食道癌、肝癌、胰腺癌、膽囊癌、肺癌、乳腺癌、淋巴癌、鼻咽癌、肌瘤、腦瘤,每一種癌都能勾起我對一個甚至多個親戚朋友導師同事的懷念。

經過學界藥界這些年的努力,對付癌症的已不再只是手術和傳統的放療和化療。早期診斷、靶向藥物和免疫治療正在逐漸延緩病情惡化,延長患者的生命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我甚至有一個同事戰勝白血病重返工作崗位,結婚生子。

雖然距離徹底治癒各種癌症還有些遙遠,科學界對正常細胞如何轉化成癌細胞,癌細胞如何違抗被自殺的命令,如何調整代謝,如何躲避、欺騙、抑制免疫系統,如何增殖,如何從原發點轉移他處,已經有很深很細的了解。根據這些機理,我們有相當大的空間預防癌細胞出現,阻止癌細胞增生,抑制癌細胞轉移。也就是說無論爹媽給了我們什麼樣的基因,我們都有可能通過調整飲食、心態和日常生活來預防或推遲癌症發生,延緩癌症惡化和轉移。

有誰沒收到過這樣那樣的養生建議,國內電視報紙雜誌網站微信到處都是養生保健信息。這些信息,有的有道理,有的莫名其妙,有的完全牛頭不對馬嘴。張三講吃這個防癌李四說喝那個致癌。到底哪些靠譜?究竟聽誰的呢?當然聽科學家的。遺憾的是做科研的大多沒時間,沒興趣,或者不擅長做科普。本人就是其中之一。從業二十多年,從癌症的基礎研究做到新藥研發和申報,對癌細胞發生增殖轉移或者被抑制被清除的機理可以說理解很深。但是一直慚愧不知如何簡單明了地解釋給親朋好友,林博士這本書正好了結我這個心願。

林博士是我從前的同事,曾在加拿大、美國、香港和日本從事基礎研究和新藥研發多年。最近退下火線,專心寫科普及成立專為香港及國內癌症患者而設的免疫細胞疫苗療法顧問公司。為寫這本書,林博士調研了多篇論文,把枯燥生澀的科學數據轉化成淺顯易懂的文字,配上生動的插圖,娓娓道來。讀來不僅漲知識,而且是一種享受。最重要的,讀後你自然會或多或少地改善個人飲食和生活習慣,或許你將因此而防癌於未然。

作為消費者,我們的消費習慣會影響全社會的消費習慣。比方說,當我們很多人停止消費垃圾食品、偽科學補品,代之以自然健康食品,食品工業也會逐漸轉型,更多地生產銷售高質量健康食品,從而改善全社會的飲食結構、健康水準。作為父母,我們的好習慣會潛移默化成下一代人的好習慣。

會有那麼一天,癌症會成為一個可預防可控制的常見病。沒有誰會再談癌色變。

李世紅
生物醫學博士
楊森癌症新藥申報
Janssen Pharmaceutical, Global regulatory affairs, RSI Oncology,
1125 Trenton – Harbourton Road
Titusville, NJ 08560


「你或我其中一人很大機會患上癌症。」

閣下可能對此說法並不感到驚訝。事實上根據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NCI)的統計數字,人的一生中有接近半數(平均為39.6%,男性:43%;女性37.8%)機會患上癌症,而每個人因為癌症而死亡的機率是 4份之1。

「大部份的癌症是可以預防的。」

眾多的研究幾乎一面倒的指出癌症的發生主要是受生活等外在環境影響,而並非遺傳所致。其中 2015年在《自然》(Nature)科學雜誌發表的研究顯示,一些可以避免的外在因素包括生活習慣、環境污染及輻射等是引致癌症的主要原因,影響達 70-90%的癌症病例。「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亦指出至少3份之1的癌症病例是源於生活及飲食習慣等包括高「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BMI)、生果蔬菜的攝取不足、缺乏運動、抽煙、飲酒等。因此癌症亦和糖尿病、心肌梗塞等一樣被視為生活習慣病。

「一個人在 30歲時採取的生活方式可以決定他在 60歲時患上癌症的機率。」

一個癌細胞演變成為一個直徑 1厘米的癌腫瘤平均需時 10至 30年不等,換句話說某人如果在 60歲確診患上癌症的話,他的第一個癌細胞最早可以在 30歲已經出現。所以預防癌症絕非只屬於中高年人士的課題,而是包括年輕人在內和每個人都息息相關的切身問題。加上生活習慣往往在童年便開始形成,所以「美國癌症研究所」(American Institute for Cancer Research;AlCR)甚至提倡大家應向兒童灌輸預防癌症的生活方式。

基於以上三大因素,筆者決定把最新的國際科學及醫學研究數據與知識,整輯成《科學家嚴選的 100個防癌密碼》這書。本書旨在為大家介紹預防癌症的生活和飲食習慣,以及列出日常生活容易接觸到的致癌及有害物質,務求幫助大家以最有效的方法預防癌症。現在就讓我們馬上一起打開這 100個防癌密碼,建立防癌的生活模式,從而打造不易患癌的體質,把所有癌細胞都趕盡殺絕!

此外,筆者希望為癌症病童及其家庭出一分力,所以會把這本書在香港出版的作者版稅收益全數捐贈香港「兒童癌病基金」。所以閣下購買這本書的同時也可以幫助到病童呢!你知道大部份的癌症是可以預防的嗎?

你知道一個人在30歲時採取的生活方式,可以決定他在60歲時患上癌症的機率嗎?

你知道如何打造不易患癌的體質嗎?

年度香港青年科學獎得主林麗君博士整輯最新的國際科學及醫學研究數據與知識,為大家介紹預防癌症的生活和飲食習慣,以及列出日常生活容易接觸到的致癌及有害物質,務求幫助大家以最有效的方法預防癌症。

防癌知識是應該聽廣告還是互聯網的?當然聽科學家的。

年度香港青年科學家獎得主林麗君博士介紹豐富科學證據和臨床例證支持的終極防癌知識,教你如何從生活習慣抑制致癌因子。

女性vs男性,誰比較容易因為大腸癌而死亡?

吸煙vs二手煙,哪一個更容易致癌?

遺傳vs家族習慣,哪一個對患癌風險影響更大?

馬拉松賽跑vs緩步跑,哪一個對防癌不利?

細胞老化、基因突變、壓力、炎症、免疫功能、氧化、紫外線、化學污染、病毒……都會影響患癌機率!

現在就讓我們馬上一起打開這100個防癌密碼,建立防癌的生活模式,從而打造不易患癌的體質,把所有癌細胞都趕盡殺絕!

推薦序
有誰沒有親戚朋友鄰里熟人或者偶像粉絲發現患上癌症的?又有誰認識幾個完全康復的?食道癌、肝癌、胰腺癌、膽囊癌、肺癌、乳腺癌、淋巴癌、鼻咽癌、肌瘤、腦瘤,每一種癌都能勾起我對一個甚至多個親戚朋友導師同事的懷念。

經過學界藥界這些年的努力,對付癌症的已不再只是手術和傳統的放療和化療。早期診斷、靶向藥物和免疫治療正在逐漸延緩病情惡化,延長患者的生命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我甚至有一個同事戰勝白血病重返工作崗位,結婚生子。

雖然距離徹底治癒各種癌症還有些遙遠,科學界對正常細胞如何轉化成癌細胞,癌細胞如何違抗被自殺的命令,如何調整代謝,如何躲避、欺騙、抑制免疫系統,如何增殖,如何從原發點轉移他處,已經有很深很細的了解。根據這些機理,我們有相當大的空間預防癌細胞出現,阻止癌細胞增生,抑制癌細胞轉移。也就是說無論爹媽給了我們什麼樣的基因,我們都有可能通過調整飲食、心態和日常生活來預防或推遲癌症發生,延緩癌症惡化和轉移。

有誰沒收到過這樣那樣的養生建議,國內電視報紙雜誌網站微信到處都是養生保健信息。這些信息,有的有道理,有的莫名其妙,有的完全牛頭不對馬嘴。張三講吃這個防癌李四說喝那個致癌。到底哪些靠譜?究竟聽誰的呢?當然聽科學家的。遺憾的是做科研的大多沒時間,沒興趣,或者不擅長做科普。本人就是其中之一。從業二十多年,從癌症的基礎研究做到新藥研發和申報,對癌細胞發生增殖轉移或者被抑制被清除的機理可以說理解很深。但是一直慚愧不知如何簡單明了地解釋給親朋好友,林博士這本書正好了結我這個心願。

林博士是我從前的同事,曾在加拿大、美國、香港和日本從事基礎研究和新藥研發多年。最近退下火線,專心寫科普及成立專為香港及國內癌症患者而設的免疫細胞疫苗療法顧問公司。為寫這本書,林博士調研了多篇論文,把枯燥生澀的科學數據轉化成淺顯易懂的文字,配上生動的插圖,娓娓道來。讀來不僅漲知識,而且是一種享受。最重要的,讀後你自然會或多或少地改善個人飲食和生活習慣,或許你將因此而防癌於未然。

作為消費者,我們的消費習慣會影響全社會的消費習慣。比方說,當我們很多人停止消費垃圾食品、偽科學補品,代之以自然健康食品,食品工業也會逐漸轉型,更多地生產銷售高質量健康食品,從而改善全社會的飲食結構、健康水準。作為父母,我們的好習慣會潛移默化成下一代人的好習慣。

會有那麼一天,癌症會成為一個可預防可控制的常見病。沒有誰會再談癌色變。

李世紅
生物醫學博士
楊森癌症新藥申報
Janssen Pharmaceutical, Global regulatory affairs, RSI Oncology,
1125 Trenton – Harbourton Road
Titusville, NJ 08560


「你或我其中一人很大機會患上癌症。」

閣下可能對此說法並不感到驚訝。事實上根據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NCI)的統計數字,人的一生中有接近半數(平均為39.6%,男性:43%;女性37.8%)機會患上癌症,而每個人因為癌症而死亡的機率是 4份之1。

「大部份的癌症是可以預防的。」

眾多的研究幾乎一面倒的指出癌症的發生主要是受生活等外在環境影響,而並非遺傳所致。其中 2015年在《自然》(Nature)科學雜誌發表的研究顯示,一些可以避免的外在因素包括生活習慣、環境污染及輻射等是引致癌症的主要原因,影響達 70-90%的癌症病例。「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亦指出至少3份之1的癌症病例是源於生活及飲食習慣等包括高「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BMI)、生果蔬菜的攝取不足、缺乏運動、抽煙、飲酒等。因此癌症亦和糖尿病、心肌梗塞等一樣被視為生活習慣病。

「一個人在 30歲時採取的生活方式可以決定他在 60歲時患上癌症的機率。」

一個癌細胞演變成為一個直徑 1厘米的癌腫瘤平均需時 10至 30年不等,換句話說某人如果在 60歲確診患上癌症的話,他的第一個癌細胞最早可以在 30歲已經出現。所以預防癌症絕非只屬於中高年人士的課題,而是包括年輕人在內和每個人都息息相關的切身問題。加上生活習慣往往在童年便開始形成,所以「美國癌症研究所」(American Institute for Cancer Research;AlCR)甚至提倡大家應向兒童灌輸預防癌症的生活方式。

基於以上三大因素,筆者決定把最新的國際科學及醫學研究數據與知識,整輯成《科學家嚴選的 100個防癌密碼》這書。本書旨在為大家介紹預防癌症的生活和飲食習慣,以及列出日常生活容易接觸到的致癌及有害物質,務求幫助大家以最有效的方法預防癌症。現在就讓我們馬上一起打開這 100個防癌密碼,建立防癌的生活模式,從而打造不易患癌的體質,把所有癌細胞都趕盡殺絕!

此外,筆者希望為癌症病童及其家庭出一分力,所以會把這本書在香港出版的作者版稅收益全數捐贈香港「兒童癌病基金」。所以閣下購買這本書的同時也可以幫助到病童呢!

作者簡介:
林麗君 Queenie Lam
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份子免疫學和病毒學碩士,香港大學免疫學哲學博士,前香港大學病理學系研究助理教授,日本政府學術振興會研究基金評審會後備評審委員。現任思緣諮詢有限公司的創辦人,旨在為癌症病人介紹度身訂做的免疫細胞療法。

科研成果包括釐清「單純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如何透過VP16蛋白質選擇性地破壞被感染者的基因,同時保持自身的基因免受損害。另外發現一向以調節新陳代謝為人所熟悉的荷爾蒙「瘦素」(Leptin),也在免疫系統中擔當重要角色,提出瘦素通過誘導某些基因的表達來調控B淋巴細胞生理平衡的理論。此外亦透過基因沉默技術抑制「B淋巴細胞活化因子」(BAFF)的表達從而減少輔助性T細胞的產生,最後在實驗中成功治癒自身免疫性關節炎。科研成果曾在多份國際著名科學雜誌刊登,包括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及《歐洲份子生物學組織期刊》等。

曾屢次獲取科研獎項,包括「香港青年科學家獎」、「美國臨床免疫學會聯合會旅學獎」、「亞洲—大洋洲免疫學會聯合會旅學獎」和「美國免疫學協會青年教授旅學獎」等。

科普主題的著作有《這樣吃可令你年輕10年——醫學專家嚴選130個飲食方案》、《醫學專家為你破解美容迷思》及《醫學專家的美容法則》。作者現居於日本東京。
  • ISBN:
  • 9789888437337
  • 出版日期 :
  • 2019-07-24